Ticker

6/recent/ticker-posts

Ad Code

Responsive Advertisement

企業碳足跡成關鍵競爭力!從碳盤查到淨零排放,台灣加速綠色轉型


近年來,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嚴峻,隨著2025年全球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即將上路,碳足跡與碳盤查已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關鍵。特別是在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,面對歐盟、美國等地嚴格的碳排規範,若無法即早掌握自家產品與營運的碳排資料,將面臨市場競爭力的喪失。


為什麼碳足跡與碳盤查變得這麼重要?


所謂碳足跡(Carbon Footprint)是指產品在其生命週期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,涵蓋製造、運輸、使用到廢棄處理等階段。而碳盤查則是企業或組織透過系統化方式,量化其直接與間接的碳排放量,為後續的減碳策略、碳中和目標建立基礎。


根據行政院環保署2024年最新資料顯示,目前已有超過500家台灣企業完成碳盤查作業,其中不乏科技業龍頭、傳產大廠,顯示碳管理已從「形象工程」正式升級為「經營策略」。


時事焦點:台積電、鴻海率先推動碳管理政策
2025年CBAM實施在即,台灣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近期宣布,將對供應鏈上下游超過300家廠商展開碳盤查輔導,希望能在2030年前達成全面碳中和。此外,鴻海也於今年第一季啟動「智慧碳管理平台」,協助旗下超過百家子公司進行碳足跡標示,積極布局全球綠色供應鏈。


中小企業如何迎戰碳盤查挑戰?


雖然大型企業已有足夠資源應對碳排挑戰,但對中小企業而言,碳盤查技術門檻、成本與專業能力仍是一大障礙。專家建議,可善用如 AirExpert 碳盤查服務 提供的數位化平台,自動計算碳足跡數據、生成報告,降低初期門檻,加速轉型步伐。


結語:碳足跡不是負擔,是機會


隨著永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,企業若能提早完成碳盤查,掌握產品碳足跡資訊,不僅能因應法規,更能爭取綠色採購商機、打造品牌永續形象。在這場碳管理的全球競賽中,贏家將是那些主動應變、擁抱轉型的企業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